node name:碩博士論文獎助
上架日:2018/12/11
發佈時間:2018/12/11
點閱數:3286
2020/01/06
107年度「僑務委員會僑務研究碩博士論文獎」獲獎名單一覽表
博士組:
申請人
|
就讀校、所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獲獎原因說明
|
郭富美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
馬來西亞華語輔導工作者之族群認同與專業實踐
|
郭麗安教授
|
- 本文以研究者自身經驗及馬來西亞資深華語輔導工作者實地訪談,剖析當地華社與華校輔導教師之訓練養成、工作發展與現況、相關法令規定、面臨困境等,有助於瞭解華語輔導工作輪廓以及發展歷程;聚焦之研究對象,過去少見。
- 本文對多元文化主義、種族認同與多元文化諮商進行完整的探查整理,對馬來西亞文化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具參考效益。
|
高佩瑤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女性日常生活的環境知識建構:一個馬來西亞新村的探索
|
王順美副教授
|
- 本文主要係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錫米山新村(華裔佔90%)華裔女性為田野調查之範圍,探索在複雜的移民與國家發展等歷史脈絡下,華裔女性如何理解並與居住周遭環境建立關係,以及動態建構滿足生存與生活需求的日常環境知識。
- 本文探討內容有助於理解馬來西亞女性華人移民對所處環境的知識、經驗及觀點;為少見以華裔女性意識為主要研究對象之論文,對於性別意識觀點下僑務議題之研究發展應具相當啟發及引領作用。
|
碩士組:
申請人
|
就讀校、所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獲獎原因說明
|
徐萩燕
|
臺北市立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學華語向前走》的文化詞語研究
|
馮永敏教授
|
- 本文以僑務委員會自編二語教材《學華語向前走》的文化詞語進行分類統整,並以量化數據與質性分析兩種研究方法探討該套教材對於文化詞語的呈現方式、編寫原則、對應教學法與策略等面,具有業務參考價值。
- 本文協助讀者進一步瞭解該套教材的文化詞語,其研究結果與建議並可作為僑務委員會未來修編之參據。
|
莊錦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
兒童繪本教材結合行動載具之初級寫作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阿根廷學生為例
|
蔡雅薰教授
|
- 本文整體架構尚稱完整,為阿根廷僑教現況進行梳理,並以教學發展趨勢、教學翻轉方式為基礎,配合阿根廷現階段華語學習者特色及需求發展教學活動、研究方法及數位教學法,對以二語學生為對象之華語教學者,具啟發性。
- 本文提出對於近年拉丁美洲華語學習環境的近身觀察,並特別詳述阿根廷華語教學的現況與面臨問題,包括教學環境、教材、學制、師資、教學法或華語文能力測驗等方面,均具有僑教業務參考價值。
|
江枚芸
|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士班
|
外籍生寫作課程設計-以泰國北部中文學習者為例
|
許秀霞副教授
|
- 本文主要探討泰北僑校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學習者程度設計寫作課程,具相當之針對性,且文中對於教學內容、步驟、方法等鉅細靡遺地羅列,並進行行動研究,分析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 本文以實地訪查研究方式,取得第一手資料,相關研究成果可作為泰北僑校第一線華語教師很好的課程設計參考資料。
|
楊竣菘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
馬來西亞華人認同之世代變遷
|
楊婉瑩教授
|
- 本文以系統性歸納及深度訪談,探討在馬來西亞的國家政策、政治社會環境等影響下,從年長世代強調華人身分,轉化為年輕世代重視馬來西亞人身分,華裔族群中不同世代對於華人身分認同之建構過程及變遷因素。
- 本文採非結構性訪談等3種研究方法,論述客觀公平,並清楚比較不同世代認同的差異。以僑務角度觀之,有助於增進對海外僑界背景、思維及華人發展之基本認識,具有參考價值。
|
黃惠瑄
|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
|
1975年越戰後華僑的撤退與安置
|
李道緝副教授
|
- 本文從各機關檔案及報章雜誌等歷史資料,重建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撤僑行動的歷史,國內目前少有針對撤僑之個案研究,對於瞭解1975年越戰後華僑的撤退與安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 本文探討議題之設定對僑務實務工作別具意義,所蒐研之相關資料,對於後續深入研究亦有助益;另如能進行口述歷史,深入訪談分析,或比較各國撤僑的作為等,將更為充實。
|
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