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 name:僑務發展大事記
上架日:2018/11/08
發佈時間:2018/11/08
點閱數:5956
2024/09/20
-
-
-
-
-
-
民國前53年10月28日
滿清政府設立招工局,保障出洋華工之權益。
民國前15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橫濱創設之「中西學校」(後陸續改稱「大同學校」、「中華公立學校」、「橫濱中華學校」,現名為「橫濱中華學院」),是最早的新式華僑學校(圖為大同學校校友與國父孫中山先生合影。照片由橫濱中華學院授權提供)。
民國1年3月19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頒布保僑命令,正式令外交部妥籌保護僑民及杜絕販賣豬仔的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道保僑命令,也是我政府確立積極性僑務政策的開始;隨後又囑令研究華僑參政權問題,並親筆於相關彙編研究資料封面題署「華僑參政權全案」。
民國7年4月21日
北京政府制定公布「僑工出洋條例」,由國務院下設之僑工事務局統籌辦理。
民國11年1月24日
北京政府應旅外僑民之請設立僑務局,辦理僑務。
民國15年10月
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2次全國代表大會,組織僑務委員會,直隸國民政府之下。
民國18年2月5日
國民政府公布「國籍法」及「國籍法施行條例」,並於同日施行,海外華僑依據此法得具有雙重國籍。
民國18年2月27日
國民政府施行「華僑回國興辦實業獎勵辦法」,這是我國為獎勵華僑回國投資的第一次立法。
民國20年12月7日
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僑務委員會組織法」,明訂僑務委員會隸屬於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21年4月16日
海外歸僑群請僑務機關改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經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決議通過,並施行僑務委員會組織法,第1任委員長陳樹人於民國21年4月27日上任。
民國25年7月
政府籌召國民制憲大會,僑務委員會對僑民代表之選舉,先後擬定僑民代表名額分配辦法、僑民選舉區域劃分法、僑民代表產生方法等草案,並於全國總事務所成立後,成立僑民代表選舉事務所。
民國26年
民國26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史稱「蘆溝橋事變」,僑務委員會於同年11月由南京遷漢口,後又遷重慶辦公(圖為是年8月時,華僑在美國紐約舉行盛大的抗日示威遊行,籲請全世界共同譴責日本侵略暴行)。
民國29年4月
僑務委員會在重慶設立「現代華僑出版社」,出版「現代華僑月刊」,民國33年改為「華僑青年出版社」,民國34年停辦,至遷臺北辦公後,改發行僑務月報。
民國29年7月1日
僑務委員會在重慶設立「僑民教育函授學校」,以通訊方式提供華僑進修機會。該校於民國31年停辦,至民國45年7月於臺北復校,民國55年8月1日改稱「中華函授學校」。
民國30年4月16日
僑務委員會在重慶設立「華僑通訊社」。迄抗戰勝利還都至民國37年12月停頓,後遷至臺北,並於民國39年8月復辦。
民國34年
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僑務委員會於同年12月起分批還都。
民國35年12月25日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並將僑務列入「基本國策」(圖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先生接受國民大會主席團代表吳敬恆先生致送中華民國憲法)。
民國41年10月21日
中華民國第一次全球僑務會議在臺北舉行,計有來自亞洲、美洲、歐洲、澳洲及非洲等35個地區共216位華僑代表參加,該次會議為我華僑史之創舉,會中並通過「當前僑務綱領」。
民國42年3月1日
海外各僑界組織展開一次全球性的簽訂「華僑反共救國公約」運動(圖為秘魯厄瓜多中華總商會所簽訂之「華僑反共救國公約」)。
民國42年10月21日
僑務委員會第11次大會通過每年10月21日為華僑節,並於臺北舉行第1屆華僑節慶祝大會(圖為總統府秘書長黃伯度先生於首屆華僑節慶祝大會中,宣讀總統文告)。
民國44年9月1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召開「華僑文教會議」,會中通過「華僑文教工作綱領」與實施要點,以及「發展華僑學校教育」、「發展華僑社會教育」、「發展僑報業務」、「鼓勵僑生回國升學」等4大方案。
民國45年8月
僑務委員會輔導創辦華僑實驗中學及僑生大學先修班,校址設在臺北板橋。
民國45年10月28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中山堂召開「華僑經濟檢討會議」,出席代表共283人,包含海外24個地區的工商界領袖人士。
民國50年3月1日
為響應政府鼓勵海外華僑回國投資金融機構之政策,由海外華僑籌資創立的華僑商業銀行正式開業,圖為陳誠副總統為華僑商業銀行揭幕剪綵。
民國52年
僑務委員會訂定「海外華僑生產從業人員回國實習辦法」,以增進華僑生產技能,協助僑營事業發展(即今日「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前身)。
民國52年4月24日
「亞洲華商國際貿易交誼會」於日本東京成立,並舉辦第一屆年會,其後因與會代表來自世界各地,於民國57年改為「世界華商貿易會議」,民國81年又改為「世界華商經貿會議」(圖為民國53年3月29日假臺北中山堂舉辦之第二屆亞洲華商國際貿易會議)。
民國55年9月
僑務委員會「華商經貿月刊」(原名「華貿月刊」)創刊(圖為民國80年8月第300期封面,自該期正式改名為「華商經貿月刊」)。
民國56年8月10日
僑務委員會邀集海外各級華文學校、華文報刊、大眾傳播事業、在臺畢業同學會負責人、海內外華文文教人士及國內文教機關正副首長等,於臺北陽明山山莊舉行「海外華文文教會議」,共商海外華文文教事業政策。
民國57年5月4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基隆路興建畢業僑生活動中心,5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名為「僑光堂」,由嚴家淦副總統主持及剪綵。
民國63年10月11日
「世界客屬總會」成立大會在臺北揭幕,計有海內外客屬代表1,500餘人參加。
民國67年12月16日
美國宣布定於68年1月1日與中共建交,同時與我中止外交關係,美國各地華僑發動示威遊行,並向美國政府遞送抗議書(原始照片由羅省中華會館提供)。
民國69年1月1日
由僑務委員會發行的「海光週報」創刊,內容以國家政策、僑務、僑情為主。
民國70年12月21日
修正公布僑務委員會組織法,明定僑務委員會得依業務需要,於政府駐外機構內派駐僑務工作人員。
民國71年3月23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舉辦第1屆「世界華裔青年會議」。
民國72年4月23日
「世界越棉寮華僑團體聯合會」在臺北僑光堂舉辦成立大會。
民國74年2月12日
僑務委員會發行「僑教雙週刊」,並分別寄贈海外各地華僑學校及華僑青年。
民國74年3月29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舊金山華埠成立「三藩市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即今「金山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為我國政府在海外設立的第一所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4年5月3日
僑務委員會著手編印海華文庫,提供海外僑校教學參考及華裔青少年閱讀。
民國74年7月2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洛杉磯華埠成立「洛杉磯華僑文教第一服務中心」(後於民國94年9月18日遷至聖塔安娜,成立「橙縣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4年10月10日
美國各州州長均簽署文告,宣布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日」(圖為美國芝加哥華僑集會遊行慶祝雙十國慶)。
民國75年1月1日
僑務委員會於澳洲墨爾本成立「墨爾鉢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業於民國93年關閉)。
民國75年3月29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紐約成立「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5年6月30日
僑務委員會籌劃之「海外中華文化夏令營」於比利時、西班牙正式開辦。
民國75年9月28日
僑務委員會於菲律賓馬尼拉成立「菲華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6年7月4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休士頓成立「霍斯敦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即今「休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6年11月12日
僑務委員會於澳洲雪梨成立「雪梨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7年3月26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舊金山南灣成立「金山灣區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7年5月4日
僑務委員會於泰國曼谷成立「泰華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7年7月29日
僑務委員會於法國巴黎成立「巴黎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業於民國96年4月30日關閉)。
民國78年1月
僑務委員會為充實海外僑社文藝活動,策劃「海華文藝季」,開始在歐、美、亞3洲,巴黎、紐約、休士頓、舊金山、洛杉磯、曼谷及馬尼拉等7個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展開。
民國78年2月1日
「華僑貸款信用保證基金」開始受理申請。
民國78年4月4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創辦「海外華裔青年語文研習中心」。
民國78年4月15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芝加哥成立「芝加哥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8年11月1日
僑務委員會於加拿大多倫多成立「多倫多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79年4月23日
僑務委員會於臺北市陽明山中山樓召開「第二屆全球僑務會議」,計有全球79個國家地區582位僑學各界代表與會。會議以「邁向90年代僑政新里程」為主題,共通過3大中心議題及282項提案,會外並推出「攜手走過的歲月」史料圖片展。
民國80年1月1日
僑務委員會推動「海華體育季」。
民國80年2月25日
配合政府推動「南向政策」,為解決前往東南亞的臺商子女就學問題,在各地臺商募資及政府相關單位協助之下,陸續於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及越南創辦6所臺灣學校,並依「華僑學校規程」向僑務委員會立案,復於民國87年移由教育部輔導,定位改為私立學校。民國80年2月25日,馬來西亞檳城臺灣僑校設立,為第一所成立的海外臺灣學校(檳城臺灣僑校後因故閉校,於民國94年8月1日新設檳吉臺灣學校接辦)。
民國80年7月23日
僑務委員會成立「海華文教基金」,加強海外華僑文教工作。
民國80年9月14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波士頓成立「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80年11月12日
僑務委員會舉行「華僑會館」動土奠基典禮,該會館於民國87年11月21日舉行落成典禮,並由行政院長蕭萬長先生主持。
民國81年1月10日
印尼雅加達臺北學校設校(即今「雅加達臺灣學校」)。
民國81年4月13日
馬來西亞吉隆坡中華臺北學校設校(即今「吉隆坡臺灣學校」)。
民國81年12月27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洛杉磯成立「洛杉磯華僑文教第二服務中心」(即今「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83年1月1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亞特蘭大成立「亞特蘭大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83年4月16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西雅圖成立「西雅圖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83年8月2日
僑務委員會出版「宏觀報週刊」創刊號(即今「宏觀周報」)。
民國83年9月14日
為整合華人經濟力量,「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在臺北舉行成立大會。
民國84年7月28日
印尼泗水臺北學校設校(即今「泗水臺灣學校」)。
民國84年9月1日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設立(於民國95年2月1日退出海外臺灣學校體系。圖為民國87年7月10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新校舍落成剪綵)。
民國85年8月
僑務委員會設立「全球資訊網路服務站」。
民國85年9月14日
為讓僑生來臺習得一技之長,僑務委員會會同教育部及高雄市中山工商首度開辦輪調式高職建教僑生專班。
民國86年10月27日
越南胡志明市臺北學校設校(即今「胡志明市臺灣學校」)。
民國87年10月
僑務委員會建置「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
民國88年5月22日
僑務委員會在臺北華僑會館舉辦「第一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
民國89年3月1日
「宏觀衛星電視頻道」正式開播。
民國89年4月19日
僑務委員會於英國倫敦成立「倫敦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業於民國92年12月1日關閉)。
民國90年5月16日
僑務委員會於臺北市圓山大飯店召開「第三屆全球僑務會議」,計有海內外56個國家地區375位僑學各界代表與會。會議以「開創二十一世紀僑務新氣象─結合海內外力量,以自由民主建構國家安全新機制」為主題,並通過241件建議提案。
民國91年12月18日
「華僑身分證明條例」公布施行,成為核發華僑身分證明書及辦理護照加簽僑居身分之法制基礎,僑務委員會並據此訂定「華僑身分證明條例施行細則」。
民國94年1月22日
僑務委員會於巴西聖保羅成立「聖保羅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94年6月19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華府成立「華府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圖為民國93年2月中心興建工程奠基典禮。照片由陳惠青女士授權提供)。
民國94年8月1日
馬來西亞檳吉臺灣學校設立。
民國94年9月18日
僑務委員會於美國聖塔安娜成立「橙縣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95年
僑務委員會於95年與教育部合作辦理「海外華裔青年英語學習服務營」,以鼓勵海外青年投入國內英語教學志願服務、提升國內偏遠地區學童學習英語動機,並增進國內外青少年交流,98年起更名為「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
民國95年3月30日
僑務委員會與教育部會銜廢止「華僑學校規程」,同日公布「僑民學校聯繫輔助要點」,從以往的僑校立案之行政管制,調整為以僑校輔導方式推展海外華文教育工作。
民國96年8月
為強化校務運作及管理效能,中華函授學校自民國96年8月起,與國內大學院校合作推展校務,藉由資源之引進,使其校務推展更專業化;並因應海外趨勢變遷及通訊科技發展,於96年底完成建置「中華函授學校遠距學習網」,以「虛擬實境」之遠距教學機制,提供海外僑胞函授及網路選讀之雙軌學習服務。
民國96年10月
僑務委員會以「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多年營運經驗,全新規劃華語文數位學習網站「全球華文網」,並正式上線,同時於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泰國、巴西及南非等國家建置13處「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藉由結合「全球華文網」的虛擬網路資源與全球各地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實體教室,將臺灣優質華語文教育資源向海外推展。
民國97年4月23日
僑務委員會於澳洲布里斯本成立「布里斯本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民國97年11月9日
僑務委員會於臺北市福華大飯店召開「第四屆全球僑務會議」,計有海內外57個國家地區304位僑界各界代表與會。會議以「新舊一體、僑學並用、團結合作,永續推展僑務工作」為主題,並通過156件建議提案。
民國101年9月1日
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僑務委員會組織法」於民國100年11月14日修正公布,101年9月1日施行,修法後歸併為5個業務處及5個輔助室,賡續為海外僑胞服務。
民國103年4月5日
於103學年度開辦「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招收東南亞地區僑生來臺就讀3年技術型高中及4年科技大學,培育專業人才。圖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舉辦文化之旅到臺中市谷關參訪。
民國106年3月17日
協輔海外各地成立關懷救助協會,提供我僑胞及旅外國人於海外之關懷聯繫與急難救助。圖為全球首個成立之「波士頓地區僑界關懷救助協會」,成立於民國106年3月17日。
民國106年5月1日
中華函授學校於民國106年3月31日起停辦,並將全部課程彙集於新架設之「終身學習數位平臺」,5月1日續移轉至「全球華文網」,提供僑胞免費上網選讀。
民國106年5月15日
於高雄展覽館召開「第五屆全球僑務會議」,計有海內外67個國家地區300位代表與會。會中決議發表「第五屆全球僑務會議支持臺灣參與WHA共同聲明」,展現全球僑界力挺臺灣加入WHA、為臺灣發聲之決心。
民國106年5月20日
因應媒體數位化及多元化趨勢,「宏觀周報」紙本自民國106年1月起功成身退,停止發行紙本,由僑務電子報繼往開來,於同年5月啟用「僑務電子報」網站,接續報導僑社動態、行銷多元臺灣的任務。「臺灣宏觀電視」亦於107年1月起停止營運,宏觀電視最受歡迎之「僑社新聞」,改於「僑務電子報」網站播出,配合電子報既有的多元報導,僑胞可經由電腦及手機隨時取得臺灣最新訊息及國內資訊。
民國106年6月5日
為增進臺灣青年對政府僑務工作之認識及拓展國際視野,搭建與海外僑界之橋梁,於民國106年開辦「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甄選國內大專校院在學青年於暑假前往海外各地參訪見習。圖為6月5日舉辦之行前說明會。
民國106年9月20日
首度發行「僑胞卡」,與國內逾2,200家特約商店及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僑胞專屬折扣優惠,並於民國106年9月20日舉辦「僑胞卡發行記者會」。
民國107年5月1日
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聯合各地方政府開辦「戀念臺灣-帶孩子回家學爸媽的家鄉話」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計畫,媒合6至15歲僑胞子女於國內中小學隨班附讀,體驗臺灣文化。
民國107年8月12日
蔡英文總統「同慶之旅」過境美國洛杉磯,首次視導僑務委員會海外文教服務中心,並與僑界青年座談。蔡總統指示由僑務委員會在文教中心設立單一窗口做第一線服務,建立僑界與臺灣的連結。
民國108年3月31日
依據蔡英文總統指示,於海外16處文教中心設置「i臺灣窗口(i-Taiwan Window)」服務據點,整合經濟、科技、文化及觀光等各部會相關訊息,協助有意返臺僑民經由統一諮詢窗口,迅速便捷地獲取資訊或與主管機關聯繫。
民國108年11月10日
於臺北福華大飯店舉辦首屆「全球海外青年僑務論壇」,計有全球25國85位青年僑領參加,藉以培育海外青年領導人才,推動僑社永續發展,厚植新世代友我力量。
民國109年6月16日
啟用「全球僑胞服務數位平臺」,透過「僑務委員會LINE專線」,提供全球僑胞便捷的單一數位聯繫窗口。
民國109年8月6日
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及全國農業金庫共同啟動「全球僑臺商農業服務方案」,提供全球僑臺商農業技術諮詢、人才培育及產業鏈結等整合式服務。
民國109年8月11日
與國內研發機構共同啟動「全球僑臺商產業升級與技術服務方案」,結合臺灣研發技術能量,協輔僑臺商事業發展,同時協助國內產業及研發單位開拓國際市場。
民國109年9月1日
啟用「臺灣電視網路頻道平臺」,從YouTube影音平臺精選8大類、66個臺灣節目影視頻道。
民國109年9月8日
召開首屆「僑務工作專家會議」,計有國內產、官、學、研各領域71位專家與會,就「如何串聯僑界與臺灣相互壯大」等議題討論交流,共擘僑務新政。
民國109年9月30日
與衛生福利部、臺灣急診醫學會及多所醫療機構共同推出「全球僑胞遠距健康諮詢平臺」,透過「健康益友」APP,提供海外僑胞線上醫師視訊之健康諮詢管道。
民國110年6月10日
因應民國109年10月美國公布「語言學習計畫」,以及臺美於12月2日共同簽訂「臺美教育倡議」,僑務委員會於110年6月10日啟動「海外華語文學習深耕計畫」,協輔歐美地區僑校(團)成立「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
民國110年8月26日
配合行政院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年),並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服務型智慧政府2.0推動計畫」支持下,推動「僑務委員會僑務資料智能分析及運用規劃計畫」,透過導入智慧政府模式,打造「智能僑委會」新紀元。
民國110年8月27日
推出「全球僑民法律諮詢顧問團」方案,由30位國內律師及37位具法律專業之海外僑胞共同組成顧問團,提供僑胞法律諮詢服務。
民國110年10月22日
為表彰僑生校友傑出成就,鼓勵各校不同專業領域校友提攜後進,深化全球僑生與臺灣鏈結,首度辦理「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選拔」,經遴選計有13位得獎者,並於10月22日舉行表揚大會。
民國110年11月16日
舉辦首屆「全球青年僑務會議」,計有全球25國96位僑青參加,期藉此達成讓僑青熟悉臺灣、認同臺灣、支持臺灣及僑團傳承4大目標。
民國110年12月7日
為協助推廣海外臺商優良產品及塑造品牌優質形象,舉辦首屆「海外臺商精品獎」,計有13件海外臺商優質產品獲獎,並於12月7日舉行頒獎典禮。
民國111年4月9日
徐佳青副委員長於4月9日出席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書硯藝術文化學校揭牌典禮。111 年新設立及續營運合計43所(包含美國34所;英國及法國各2所;德國、奧地利、愛爾蘭、瑞典及匈牙利各1所)。
民國111年9月12日
僑務委員會全新「i僑卡」於9月12日正式啟動第二代僑胞卡-i僑卡申辦、換發工作,同時完成建置新一代僑胞服務平臺「i僑卡網站」。
民國111年10月11日
僑務委員會於10月11日至12日在臺北舉辦「2022年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
111年首度舉辦「全球華文媒體交流系列活動」,包括「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海外華文媒體邀訪團」及「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四大活動。
民國111年10月23日
10月23日至10月26日首次辦理「全球僑界青年高峰會」,邀請全球僑青對當前關注議題進行討論,鼓勵青年積極鏈結臺灣。
民國111年11月1日
僑務委員會議於11月1日至3日假臺北圓山大飯店召開,計有196名僑務委員及海外代表與會,為擴大參與,廣邀疫情期間未能返國之卸任僑務委員共同參加,11月1日蔡總統出席開幕典禮。
民國111年11月21日
僑務委員會選拔象徵臺灣的17件優質海外臺商精品,於11月21日舉辦頒獎典禮公開表揚。
民國112年4月29日
徐佳青委員長於4月29日出席「2023僑生就業博覽會」。
民國112年7月8日
擴大辦理「2023年海外青年英語服務營」,計有來自全球23國、623名海外青年志工,赴國內94所國中、小學服務,7月8日辦理始業式。
民國112年8月5日
徐佳青委員長於8月5日出席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辦理之「全美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高峰會」,鼓勵各學習中心發展獨具特色之商業營運模式。
民國112年8月28日
僑務委員會議於8月28日至31日假臺北圓山大飯店召開,計有169名僑務委員及海外代表與會,本年強化分組讓委員暢所欲言。
民國112年9月1日
賴清德副總統於9月1日出席「2023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暨Senior FASCA 交流培訓營聯合成果發表會」。
民國112年9月9日
「2023年世界臺灣同鄉會暨歐洲臺灣協會聯合年會」於9月9日至11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辦,徐佳青委員長等共逾300人出席。
民國112年10月5日
10月5日舉行「十月慶典僑胞回國暨海外僑胞返臺觀光列車啟動記者會」。
民國112年11月15日
徐佳青委員長於11月15日頒發頂尖及傑出僑生獎學金予38名受獎僑生。
本網頁內容之文字、影音、圖像等著作不在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所及範圍,倘須使用應經本機關同意,並禁止任何形式之變更、取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