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王政卿首辦國際義診 為臺灣開創全球溝通新管道

facebook line 列印
node name:僑委會最新訊息
上架日:2023/09/28
發佈時間:2023/09/28
點閱數:594
2023/09/28
2002年王政卿與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帶領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前往日內瓦WHO進行示威活動,期盼國際能關注臺灣
王政卿平時喜好打高爾夫球調適身心,除了積極參與球賽活動外,更創立臺灣人高爾夫球俱樂部,聚集更多熱愛高爾夫球的朋友
2018年王政卿與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前往宏都拉斯義診。此次為協會首次前往宏都拉斯義診,共計有71名團員參與活動,宏國全力支持義診活動,並派出8輛行動醫療專車與11位醫師協助活動
王政卿於Brookdale從事看診、教職與研究活動,並培育出許多在血液領域的醫學專家

2003年冬天,王政卿帶著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共計11名成員前往格瑞那達(Grenada)進行國際義診活動,這是協會首次召集熱血醫師參與國際義診,也為協會未來的國際義診之路奠定重要基礎。

王政卿自1971年前往美國後,積極參與多個臺灣人社團,更創辦臺灣人高爾夫球俱樂部。1990年,他加入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並在2002年至2003年擔任協會總會長一職,在他領導下,協會開創的國際義診活動為許多醫療資源匱乏國家提供寶貴的幫助,同時也為臺灣開啟與世界對話的新管道。

 

海外尋找發展空間,深入血液、腫瘤領域

「當時臺灣人家庭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進醫學院。」王政卿指出,日治時期,對於臺灣人來說,成為醫師是最好的出路,這種思維深植人心,甚至影響大學志願排名,而第一志願就是醫學院。

王政卿於1969年大學畢業後,認識到美國的醫學教育比臺灣更為優越,另一方面當時想在臺灣投入醫學研究領域,大多數人都必須仰賴人脈關係才能逐漸晉升至講師、教授等高職位,很難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取得高成就,否則唯一出路就是自己開設診所。因此在1971年他毅然搭上飛機,攜帶著由美方提供的機票和200美元,離開了臺灣。

王政卿回憶當初抵達紐約,有幸進入當地教學醫院,遇到一位專精血液和腫瘤研究的老師。他選擇跟隨這位老師深入研究領域,同時投入臨床看診,及持續進行研究工作。在美國的這段時間,王政卿的職業生涯順遂,最終晉升為教授,並且培養許多優秀學生,教導他們研究方法和論文撰寫的技巧。他表示,人生中令他感到自豪的成就是他在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 髓源性抑制細胞)的研究成果被許多學術論文引用,成為職業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面對繁忙的研究生活,打高爾夫球成為王政卿調適身心的秘訣。他指出,高爾夫不僅僅是一種運動,還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思考揮杆技巧,以及學習打擊策略。他也創立了臺灣人高爾夫球俱樂部,聚集一群熱愛高爾夫的朋友,俱樂部不僅提供大家練習高爾夫的機會,也讓成員有機會互相認識和建立友誼。

 

從零建構格瑞那達首次國際義診

1990年,王政卿找到以臺灣人醫師為主要成員的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而持續在協會為臺灣付出,也讓他在2002年接下總會長的職務。

王政卿發現,過去協會經常前往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示威抗議,但效果有限,因此他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傳遞臺灣的聲音。他與當時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處長夏立言合作,討論發展國際義診活動的可能性。夏立言建議協會可前往當時由臺灣協助大量公共建設的格瑞那達,提供包括藥品、醫療設備等部分支援。同時,王政卿也成功說服協會的成員組成首次國際義診團隊。

「先看看國際義診能做到什麼!」王政卿解釋,當時前往格瑞那達國際義診是個嘗試,這個國家處於貧困,當地居民面臨牙科、婦科、傳染病、高血壓等各種健康問題,然而首次嘗試的國際義診團隊缺乏參考經驗和足夠的準備,義診團隊專注於提供當地居民即時需要的醫療協助,例如補牙、拔牙、縫合傷口等,並依賴現有的藥品和醫療設施來提供初步的醫療支援和知識傳授,而這次國際義診經驗成為協會辦理未來國際義診的重要參考依據,理解如何提供有效醫療援助,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後來國際義診團隊的醫師人數曾達到了百人以上。

 

過去串聯美國與臺灣,未來需要串聯二代

北美洲臺灣人醫師協會將慶祝成立40周年,王政卿指出,過去協會成功透過協助美國候選人的競選活動來獲得他們對臺灣的支持,藉此建立美國和臺灣之間的橋梁。然而,現在協會面臨了世代傳承的挑戰。

王政卿觀察,現在前往美國的年輕臺灣醫師很少,能夠出國的醫師大多以研究為主,而非看診。此外,第二代臺灣人醫師在美國土生土長,價值觀和想法與第一代不同,他們自認是美國人,成長背景常需面對種族歧視和亞洲人與白人之間差異問題,對臺灣的了解相對有限,較難全力投入臺灣相關事務。這導致目前協會大多數成員都年過65歲,年輕一代參與相對較少。

儘管如此,王政卿仍然希望未來能夠透過第二代臺灣人醫師來繼續串聯臺灣,因為臺灣在全球醫療發展方面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期望他們能夠共同為臺灣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智能客服
數位LINE總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