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社采風

+ MORE
2024
04/24
「不長在框架內」的英國僑校「玩中文」校長陳盈慈
點開「玩中文」中文學校網頁,咬著花朵的恐龍Logo加上東方刻印的直式校名,粉橘底色襯著綠色字型,生動活潑的塗鴉點綴其間,教師團隊頁面詳盡列出每位老師的學經歷、專業背景及授課理念。這是2022年才創立的中文學校,也是第一家申請通過英國教育單位Ofsted註冊的臺灣中文僑校。 「玩中文」剛結束為期一週的復活節春季營隊,教學內容以「穿梭時光文化體驗」為題,讓學生穿上傳統服裝,玩古代拓印學造紙術,戴上臉譜學京劇、跳扇子舞,加上搓湯圓,包餃子等趣味十足的文化課程,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完成沈浸式的中文學習。 「玩中文」跳脫傳統填鴨式教學的中文課,從創校10個學生到150位學生只花了短短兩年,背後的靈魂人物是年僅36歲的校長陳盈慈(Eve)。她笑說:「我不是刻意要跳脫傳統,我本來就不長在框架內。」 課程好玩有創意,訂課系統與會員制度也跳脫傳統 陳盈慈分享創校前為3歲多的兒子尋找合適的中文學校,參觀當地學校時發現學生整堂課呆坐在椅子上,學生挨到下課後如釋重負的樣子。擁有多年教育經驗的她無法言喻當下受到的震撼,陳盈慈沒有遲疑,決定自己為兒子創造理想中「有趣好玩」的中文學習環境。 「玩中文」從制度開始便充滿年輕思維,創校之始就以「月費制」概念建立訂課系統,學生加入會員後,只要透過訂課App,在開課30分鐘前彈性預定,也可在課堂前24小時取消預約。包月(每月四堂)或無限堂數的入會選項,把選擇權交給父母,由他們自由安排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案。 而支持這個運作能成功的核心,即是課程不以課本作為出發,而是由團隊自行研發設計教學內容。剛開始學校鎖定1.5~6歲為主要學生群,每個週末的「主題課」皆為獨立單元,透過主題情境結合遊戲,著重內容與語言的整合學習。 「有些家長把我們當child care,那也無妨就是要小朋友一直泡在中文的環境。」陳盈慈認為語言學習就像上健身房,需要重複和持續,「從興趣開始著手,更能激發長久的學習動機。孩子喜歡上課,自然而然在環境裡學會中文。」 讓家長「圖方便」,課程品質與家長充分溝通再拿下信任 陳盈慈非常重視家長所扮演的角色,她說許多當地家長來學校參觀,提出的問題竟包括:「你們是很中國式的中文學校嗎?」就是打從心底抗拒填鴨。 為了屛除家長們的疑慮,陳盈慈常不定期舉辦「免費工作坊」,分享協助海外小孩學習中文的各種學習Tips,也會以簡報整理出常見問題,用個案案例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給家長們參考。另外她還成立家長的社群群組,放假時分享學習資源,不僅藉此贏得家長們的信任,更將家庭結構拉近學習圈中,成為學校教學的得力助手。 陳盈慈認為中文教育需要熱情和耐心,除了如何把課上得有趣,教學時使用的中文比例、語速、發音、重點字的選用等等,都是需要培養的細節,因此她逐漸避免進用打工度假的師資,開始轉為協助取得簽證給主力培訓的師資。 「要做就做最好的!」陳盈慈帶領著年輕團隊用熱忱與創意,在大倫敦區的中文教育上逐漸嶄露頭角。  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2024
04/14
華語教育拓荒者華園校長曾芳嫻 創新文化課程帶動英國社區中文學習潮
英國肯特大學的舞臺上,雕花布簾與紅燈籠相互輝映,龍年裝飾烘托中華文化的瑰麗,學生們的精彩演出將臺灣傳統文化帶進英國古都坎特伯里,贏得臺下如雷掌聲。 這是英國「華園中文學校」學生的演出,臺灣民俗舞蹈是其教學特色之一,每年受邀演出於各式文化活動,包括肯特大學春節晚會、坎特伯里端午節龍舟競賽、與東肯華協會舉辦的大型中華文化節慶活動等,學生們一登臺總能獲熱烈迴響,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並榮獲歷任市長親自頒發感謝狀。 華園將中文變得親民,把華語學習帶進當地社區,連消防隊、警察局皆慕名而來要求開班,這對華語學習態度封閉的「非首都」英國人而言,實屬難得。校長曾芳嫻居功厥偉。 不要遺憾:為孩子創校,實現教學理想走自己的路 2019年她帶著一雙女兒回臺旅遊,原對孩子們中文聽說能力相當有信心,但一回到臺灣,孩子們認不得中文招牌、也唸不出簡單的交通指引。「只會聽說,不會讀寫,不就跟文盲一樣?」在主流學校投身中文教學多年的曾芳嫻,當下自問:「如果她們這樣長大,有一天我會不會遺憾?」 僅管內心諸多掙扎,她決定辭掉熱愛的工作,全心投入創校。沒接觸過經營管理的她,起步並不平穩,曾芳嫻回憶,雖曾有放棄的念頭,但她咬牙往前走,她先生更不斷從旁鼓勵。學校甫成立即遭遇新冠疫情,華園迅速調整為網路課程,教師沈怡伶說,當時曾芳嫻第一時間便自學網課教學方法,接著將所學分享給每位老師,同時提供許多學習管道和自學課程,鼓勵老師們藉機精進線上教學能力。 不求快:學生需求為本,細心打造中文學習環境 2022年華園正式成立TCML,跨入成人班教學領域。由於位置不在大倫敦地區,華園以英國本地人或異國婚姻的家庭為招生對象,剛開始目標瞄準華園學生的父母,曾芳嫻用「家庭學習」的想法打動家長,在孩子週六於中文學校上課期間,父母也一起學中文,把握機會自我成長,之後全家還能一起練習和交流學習心得。曾芳嫻也觀察到英國消防隊在防災教育上的特殊需求,為其客製化課程,讓消防隊員面對華人居民時能更精準傳遞訊息。 不矯情:謙虛認真與人為善,身教做榜樣 曾芳嫻除了是中文教育的拓荒者,更是將臺灣文化融入英國主流社會的推手。如2023年臺灣美食國際巡迴講座,曾芳嫻協助臺灣美食在肯特飄香,用美食外交收服在地人味蕾;去年國慶文化訪問團「舞鈴劇場」也透過她精心安排,再次讓臺灣文化之美震撼肯特。 「我有義務跟責任,要讓人家看見臺灣的好,」愛人如己,用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待人,曾芳嫻珍視每段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和互動。她回頭看過去每一步,她認為:「不用去爭一時,當有一個很清楚的方向、理念,只要撐過不被理解的過程,好好的踏實去做,都是會成功的。」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2024
03/14
職涯講座擴大影響力 旅英臺灣學生總會造福英國中北部五校臺灣學子
The Inspiration Project舉辦「那些倫敦職場的故事Career Talk」職涯講座活動,3月9日移師英國中部大城曼徹斯特舉辦,也是大倫敦地區外的首場講座。此次與旅英臺灣學生總會(SUROCUK)合辦,邀請顧問與金融雙產業講者,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演講與問答互動,為參與的近百位年輕朋友們提供最新產業脈動、海外求職經驗和專業的職場經歷分享,英國中北部的臺灣學子齊聚,為曼大週末校園注入滿滿正能量。 積極促成此次講座的推手SUROCUK學生會長許瑋芸表示,講座串連「曼徹斯特大學、諾丁漢大學、利物浦大學、約克大學和里茲大學」五所大學學生會共同協辦,並選擇在非倫敦地區舉辦以擴大影響力,把與產業連結與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ing)交流的機會帶到英國中北部地區,造福更廣大的英國臺灣留學生。另外,選擇「顧問和金融產業」講座主題,同是針對旅英最大宗「商科」學生需求,將職涯講座的效益最大化。 當天講座四位講者皆是金融與顧問業界的佼佼者,包括桑坦德能源融資副總監Dennis Lin,以「能源投資」的熱門產業角度切入,分享他從音樂系跨域MBA、到融資服務,一路從溫哥華、馬德里再到倫敦的傳奇性職業生涯;另一位金融講者,則是任職於Revolut Treasury Manager的 Jimmy Wang,以曼大學長身份與學弟妹分享擔任四年多HSBC財務經理與英國職涯經歷。 而在有「英國醫藥界麥肯錫」之稱的Lumanity顧問公司擔任資深健康經濟(health economics )顧問的Chien Jhih Tsai,和唯一一位女性講者、擔任數據分析師的Taylor Tseng,除分享職涯跨界轉職的實戰經歷外,更以當前業界使用的軟體內容進行現場展示。能與產業第一手資訊的無縫接軌,讓與會學子們對當天精實的講座內容給予滿分回饋。 講座後學生們抓緊一小時現場交流時間,積極與講者們建立人脈網絡並提出更多個人求職問題,The Inspiration Project創辦人王宥筌同樣以初心提點海外學子們,海外職涯的機會是給主動積極並準備好的人,善用職涯講座提供的平臺資源,將內容深思考後轉換為人生職涯起步、與產業接軌的利器。當天英國漢典食品提供包心粉圓、Cloud On Bakery也贊助傳統糕點共同鼓勵努力奮鬥的海外學子們,讓人備感充電又暖心。  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2024
03/12
英國臺灣青商會醫療科技講座 豐富國際女性日
英國臺灣青年商會(UKTCC-JC) 於3月8日假英國倫敦經濟學家凱因斯故居舉辦醫療科技論壇,邀請倫敦大學Medical Fablab UCL 的創辦人陳加恩到場演講,分享醫療科技創新的最新趨勢,以及醫療領域3D列印技術的未來商機,吸引臺商、青商、僑界人士以及旅英臺灣留學生近50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講者陳加恩參與國防醫學院公費交流計畫,獲得UCL贊助成為Medical Fablab的創辦人。他深入解析醫療科技創新案例,分享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到生物列印跟微流體技術的發展,透過神經脈衝細微訊號的解讀,如何轉換為動作、文字甚至透過AI轉變為意象交流。他也分享過去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習經驗,進一步探討國際的生物醫學產業發展以及全球佈局與規劃,深入淺出地帶領現場聽眾進入醫療與商業結合的嶄新科技領域,令參與者大開眼界。 英國臺灣青年商會,每一兩個月都會在倫敦辦理一場多元講座,議題包括環境永續、簽證稅務、房地產、航空、金融投資等豐富議題。會長戴翌軒感謝過去受邀參與演講各領域專家,願意以「志工」性質無私分享。「除了增廣見聞的目的性外,也希望提供大家輕鬆交流的機會。」為提供出席者給彼此間及與業界間之搭橋互動機會,對職涯發展或商業合作創造一些可能性,歡迎旅英朋友加入青商會臉書粉絲專頁追蹤相關活動資訊。 活動當日為國際女性日,主辦單位以輕鬆應景方式舉辦「女性影響力獎」獎項頒發。由理監事票選三位於英國僑界具傑出成就的女性受獎,包括獲得AWS人工智慧獎得主彭景琪博士、成大校友會會長目前任職於永豐金證券(歐洲)的卓湘惇、英國P&W國際行銷與職涯發展執行長劉佩欣。現場邀請到貴賓永豐金證券(歐洲)總經理李瑞蘭頒發獎項,並由美國銀行副總裁、青商名譽會長許伯偉見證頒獎。  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2024
03/05
英國曼城與倫敦共同響應二二八和平紀念活動
英國僑胞為響應二二八和平紀念活動,於曼徹斯特與倫敦相繼發起兩場追思會,分別於2月24日曼城臺灣會館與3月2日倫敦大學Birkbeck校區舉辦,曼城場由曼徹斯特臺灣人協會主辦,倫敦場則由英國臺灣協會與蘇格蘭臺灣協會合辦。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77年後,經由事件的回顧、分享、與理解的過程,喚醒眾人對臺灣歷史全貌進一步認識,並透過對戒嚴獨裁統治與白色恐怖時代的反思,領悟臺灣自由民主的可貴與激發共同守護臺灣的決心。 首先登場的曼城二二八紀念茶會,茶會由莊嚴的靜默一分鐘開場,追掉並感念為臺灣民主犧牲的前輩們,接著播放由Taiwan Bar製作、介紹二二八事件的影片,讓與會的所有年輕朋友,在莊嚴卻不嚴肅的影像論述中理解這段歷史。接續輕鬆的茶會、合唱「伊是咱的寶貝」等多首臺灣歌謠、現場月琴表演等溫馨橋段,與會嘉賓們胸前別上由北美婦女協會贈送的二二八百合紀念胸章,現場的手工百合花束、「永誌不忘」蛋糕,再加上二二八相關繪本,讓一起參與活動的大人小孩們共度溫馨、別具意義的美好時光。 「這個活動只是一個起頭」,曼徹斯特臺灣人協會會長蔡惠玉提到,「教育不管在海內外都是要做的」。她認為二二八時期對臺灣社會、經濟和文化層面皆有巨大層面的影響,是重要且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然而所有人對其理解卻相對片面,像林宅血案等許多歷史謎團仍未解開。在海外舉辦這樣的紀念會,讓臺灣人甚至世界各地的族群都有機會知道這段歷史,起了引子後,有興趣的人都能再自行深入研究,成為深根教育的一環。 蔡惠玉觀察,近期越來越多香港朋友對臺灣歷史感到興趣,參與二二八紀念活動讓他們不自主比較香港現況與臺灣當時氛圍,他們最大的感嘆便是:「香港沒有像臺灣走向民主自由的可能性」。如今港人正在面對與白色恐怖時期相似的恐懼感,臺灣人不要把享有的民主自由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更須理解這是需要「被捍衛」的價值。 上週末剛結束的則是另一場由旅居倫敦的學者英國臺灣協會會長李奕德博士發起的紀念會活動,以「由二二八歷史到臺灣世代交替」為主題,邀請老中青三代僑胞,針對「臺灣轉型正義與世代交替」的議題討論,臺英兩國線上連線,吸引近五十位海內外臺僑及留學生共襄盛舉。紀念會上邀請知名電視劇《國際橋牌社》導演汪怡昕分享拍攝人權電影心得,會上播放《八堵車站慘案實境片》與《湯德章遇害實境片》與會者透過影像的闡述去理解與感受時代悲劇。 另外,紀念會現場驚見包裝印有「=8=」字樣、由義美食品製作的二二八紀念綠豆潤,原來二二八紀念綠豆潤即是出自英國臺灣協會創會會長、僑務諮詢委員李勳墉博士之手。1996年海外臺灣人組成世界臺灣同鄉會,希望以臺灣代表性食物來紀念二二八事件,二二八紀念綠豆潤於是誕生,設計者李勳墉每年都會委任義美製作,「只送不賣」就為了讓臺灣人認識並記得二二八。 當天活動,李勳墉也協同夫人藍國瑜,一同在臺北端線上參與並講述白色恐怖時期發生在自己與親友身上的真實往事。紀念會最後以「Health For All, +Taiwan」口號呼籲並聲援臺灣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整場活動由追尋臺灣歷史正義開始,活動中也提供回味舌尖上的共同記憶,最後交織出追求臺灣國際地位的下一步。更多僑務新聞請至僑務電子報

公告事項

+ MORE no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