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社采風

+ MORE
2024
05/02
波士頓臺僑團體參訪泰王寺 同慶泰國潑水節
座落於波士頓近郊Raynham鎮的泰王寺 (Wat Nawamintararachutis), 在4月28日上午舉辦泰國潑水節 (Songkran) 的年度慶典,附近交通大排長龍,吸引上千訪客齊聚一堂。紐英倫客家鄉親會、新英格蘭大波士頓臺灣商會、慈濟波士頓等來自大波士頓地區的數個僑團,均派代表出席參加同慶。 這次活動由僑務諮詢委員王本仁親自擔任導覽,帶領各僑團訪客穿梭在泰王寺的各廳殿,講述著建築理念和歷史,讓大家不但對泰國佛教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也透過參加泰國潑水節, 更加促進與國際友人的文化交流,拓展國民外交。 成立於2014年的泰王寺,是旅居波士頓當地建築師王本仁的設計傑作,也是泰國海外最大的佛寺。王本仁畢業於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赴美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任職於ARC建築設計公司 (Architectural Resources Cambridge, Inc.),熱心服務於僑界,擔任過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會長、理事,新英格蘭大波士頓臺灣商會創會會長等職。 因為篤信佛教,王本仁因緣際會透過指導的泰國學生牽線,輾轉和泰國副僧王 Phra Promwachirayan 結緣。正巧副僧王希望在波士頓附近尋覓適合的大片空地以建築寺廟,獻給生於波士頓劍橋市的泰皇蒲美蓬,作為登基六十週年的紀念。歷經波折和多次修改設計,這棟佔地55英畝、面積11萬平方呎的宏偉泰王寺於是落成並成為附近地標,外觀有金漆銅鑄尖塔,內有泰王博物館、圖書室、禪修室、泰式佛殿等各式設計、加上花園、禪池等襯托,讓人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
2024
05/02
哈佛臺灣同學會暢談臺灣飲食文化與性別空間
哈佛臺灣學生會 (HTSA) 的「關於臺灣我想聊」系列,4月28日暢談吃喝玩樂,在哈佛大學生物實驗大樓,從臺灣飲食文化,談到臺北性別空間。會末還有斜槓蔬食、Ten One Teahouse、波克萊臺灣商會等贊助臺灣美味,與會者大快朵頤。 哈佛會長姚俊辰、黃郁婷和活動總召林昕嬡及學生會幹部邀得兼具慈善家、作家身分的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胡川安,以及在哈佛費正清中心做博士後研究的林祈佑,分別講談「吃喝 : 從飲食文化看臺灣的身世」,以及「玩樂 : 跟著 妮妃雅瘋 走過臺北的性別空間」。活動有MIT學生會(MIT ROCSA)支持,共約80多人參加。 胡川安說,人們到臺灣的要務之一,一定是品嘗臺灣小吃,例如豬耳朵、魚丸,和大約40年前出現,如今紅遍世界的珍珠奶茶。他從臺南虱目魚粥談起養殖歷史,以及滷肉飯、臭豆腐、沙茶醬、牛肉麵、左宗棠雞等的歷史淵源,以及桃園龍岡米干、鼎泰豐小籠包等臺灣日常美食。他直言從美食就可看到,臺灣400多年來經歷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民國政府統治,飲食文化非常多元。 林祈佑藉「魯保羅變裝秀 (Nymphia Wing)」第16季冠軍妮妃雅,帶出臺北性別空間討論。他以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1990年代秀場紅頂藝人、2000年代電視「鐵獅玉玲瓏」談論傳統戲曲、歌仔戲、黃梅調到電視及電子花車表演中反串或跨性別裝扮文化。他還指出西門町、228公園 (原新公園)以及紅樓(原為市場、劇院),如今是次文化與婚姻平權重要標記地點。時日遷移後,繁華已從西門町轉移到迪斯可舞廳林立「東區」的歷史變遷。 活動最高潮是蕭蕙菁和蔡高進、楊美宜等人的「斜槓蔬食 (The Veggie Factor)」團隊,抱著推廣素食理念,準備了芋頭糕,(素) 皮蛋瘦肉粥,滷蛋香菇素肉燥飯,蔥油蛋餅等許多臺灣味早午餐,還現場示範如何包紫米飯糰;Ten ONE Teahouse則提供好喝的臺灣黑糖珍珠奶茶。
2024
05/02
波士頓當代藝術聯展 楊澍創作現臺灣雲海層峰
波士頓美術館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與Copley Society of Art合作,邀集全館藝術家送出作品參選,遴選出的作品,在4月4日至5月4日期間舉辦以「Perspectvies」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呈現走過疫情、世界重生的各面向觀點。來自臺灣的楊澍以「山與雲海」的作品獲選入圍。除了波士頓美術館館長Matthew Teitelbaum,4月27日波士頓北一女校友會、政大校友會及僑務諮詢委員陳家驊等都到場支持。 「山與雲海」作品靈感來自對阿里山美景及家鄉的懷念,也是向擅長海浪、雲海、山水水墨畫的恩師傅狷夫致敬,反應出當時從大陸遷臺、飄洋過海大時代的滄桑和鄉愁,爾後愛上臺灣美麗山林的多重情懷。 楊澍自北一女中畢業後,在臺大政治系就讀期間,便師從書畫泰斗傅狷夫,學習山水畫直到畢業赴美深造工作,多年後決定全心投入藝術創作,並重新繼續接受傅狷夫的國畫與行草指導。在擔任波士頓美術館藝廊講師時,受到西洋藝術自由奔放的影響,走上當代藝術之途並接受科班教育,自塔夫茲大學藝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她目前任教於波士頓美術館並為Gallery Instructor Associate,www.sueyangart.com上有完整作品集。 心懷母校的藝術家楊澍,決定捐出此畫作所得的一半給北一女校友基金作為「STEM Girls Initiative」,嘉惠學妹們精進工程科技及數理。同為理科背景出身的波士頓北一女校友梁雅惠,因看到作品聯想到花蓮的「一線天」美景,心繫受到震災影響的花蓮,立即決定認購,成就了美事一樁,也成為校友及僑胞間的美談。
2024
05/01
波士頓臺灣人生物科技協會探討生技產業議題
波士頓臺灣人生物科技協會 (BTBA) 4月27日在哈佛大學辦理「批准後故事」講座,邀武田製藥(Takeda)專家從新藥研發獲FDA批准上市、生產、行銷,談到藥物定價談判,讓大家對生技產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講座由BTBA會長蔡明儒及吳佩容籌畫,並由韋斯(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博士後學者王俐雯以問答方式主持;邀請哈佛公衛碩士及波士頓大學企管碩士,曾在11家不同公司工作過的李和昭,以及曾擔任過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助理,而走上優化醫藥生產流程之路,曾在紐約新創公司再生元製藥(Regeneron)工作過的韓子強。 韓子強指出,他所專責的流程科學 (Process Science) 其實就是醫藥的生產製造及市場行銷生命流程管理;他以麵店、珍珠奶茶的販售流程為比喻,指出生醫業界同樣面對原材料的持久性、穩定性,使用儀器種類、專利保障等議題,要顧及每一個環節的做長程管理,其實相當不容易。 李和昭主要以美國的市場通路綜論,包括價格、發包、付款者,貿易及分銷。他指出美國在世界醫藥市場佔42%,根據研究組織RAND調查,其藥價是進步發展中國家的大約2倍半,所有醫藥企業都認為美國是優質市場的現實,但是很多醫藥公司卻不敢進美國行銷,因為美國的醫療制度實在太複雜。而在藥價制定上,除了要兼顧市場和營利需求外,還要看保險公司是否接納,以及藥物是落在商業、醫療護理 (Medicare)、醫療補助 (Medicaid),以及聯邦 (Federal)系統等哪個部分。近期美國政府推出通膨縮減法 (IRA),也對藥價影響極大。 除了專業知識的分享,李和昭和韓子強也分享自身職涯經歷,並在會後和與會者們熱情交流。
2024
05/01
波士頓FASCA成長講座 暢談時間管理及申請大學祕技
4月27日下午,十多位波士頓FASCA學員齊聚波士頓文教中心,參加成長講座,邀請到目前在波士頓大學就讀三年級的李榮恩擔任主講,與學員分享時間管理及如何申請大學的訣竅與秘技。 李榮恩在大學主修生化及數學。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他,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國語與臺語,他謙虛地表示,自己的語言學習來自於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教會,除了時常打越洋電話和阿公阿嬤請安外,好客也樂於助人的父母,讓家裡時常有來自臺灣的訪客,給予他很多練習語言並認識臺灣的機會,也從小埋下「愛臺灣」的種子。 講座中,他分享如何透過寫日記,建立隨時記錄日常生活想法的習慣,增進對自己的了解,也讓自己在未來申請大學時,能更加充分發揮優勢。李榮恩並列舉13項提問,讓學員們在現場發揮練習,例如自己最相信的人、自己的優點為何、如何展現同理心、描繪三件想與人分享的事物等。 李榮恩還特別分享一則有趣的真實成功故事;曾經有位來自移民家庭的高中學生,以一篇長年逛好市多為啟發,將大賣場的觀察和購物經驗,對比自己的人生選擇和處事經驗,說明如何造就自己,而順利申請上五間常春藤名校的故事。李榮恩以此勉勵學員善用時間管理,多寫日記,發揮創意,一定能申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