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位處亞洲大陸東北端,領土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大島、其周圍3千多小島以及南方之沖繩群島所構成,全國行政區劃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及大阪府)、43縣,總面積約37萬7千8百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2千3百萬人(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5月統計資料)。臺日兩國雖無正式外交關係,惟雙方互設「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及「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處理臺日經貿文化、科技體育等各項民間交流事項,國會議員等政界人士互訪亦相當頻繁, 2013年簽訂漁業協議、電子商務合作協議、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交換合作備忘錄、藥物法規合作框架協議、鐵路交流及合作備忘錄、海上航機搜索救難合作協議、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2014年簽署專利程序上微生物寄存相互合作瞭解備忘錄、觀光事業發展加強合作備忘錄、核能管制資訊交流備忘錄、有關入出境管理事務及情資交換暨合作瞭解備忘錄等4項協議;2015年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競爭法適用備忘錄及災防備忘錄等3項協議;2016年簽訂臺日強化產品安全領域之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及臺日語文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等2項協議;2017年簽訂臺日關務合作及互助協定與臺日文化交流合作瞭解備忘錄等2項協議,另兩國間的溝通窗口機構分別於2017年1月及5月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臺日兩國對口機關名稱更為明確,也象徵臺日關係邁向新時代;2018年11月於臺北簽署臺日優質企業相互承認協議、臺日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合作備忘錄、臺日檔卷資訊交換相互合作備忘錄、臺日中小企業支援及促進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與臺日年輕研究者共同研究事業實施備忘錄等5項協議;2019年10月30日於東京簽署臺日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相互合作備忘錄、臺日設計專利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交換相互合作備忘錄、臺日環境保護交流與合作瞭解備忘錄及臺日間促進進出口有機食品合作備忘錄等4項協議;2022年2月18日於臺北及東京簽署臺日間關於強化青少年交流備忘錄及臺日有關海關分支單位合作備忘錄;2023年1月13日簽署臺日海洋廢棄物應處合作備忘錄、2023年3月16日簽署臺日關於法務及司法領域之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參考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網站資料)
二、服務區範圍:
我國於日本地區共設有一個代表處、五個辦事處,名稱及轄區如下:
1.駐日本代表處:東京、千葉、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宮城、福島、山形、山梨、岩手、秋田、青森、新潟、長野。
2.駐大阪辦事處:大阪、神戶、京都、愛知、廣島、岡山、 三重、岐阜、兵庫、高知、愛媛、島根、富山、石川、福井、滋賀、奈良、和歌山、鳥取、德島、香川。
3.駐福岡辦事處:福岡、熊本、山口、宮崎、長崎、大分、鹿兒島、佐賀。
4.駐橫濱辦事處:神奈川、靜岡。
5.駐那霸辦事處:沖繩。
6.駐札幌辦事處:北海道。
三、依據日本財團法人入管協會出版之《在留外國人統計-令和5年版》資料顯示,令和5年(2023年)末,在日華人總數約88萬6,501人,其中來自臺灣者約6萬4,663人,以東京(23,438)、大阪(7,629)、神奈川(含橫濱,6,182)為主要分布地區。
四、僑團簡介:
華僑由於家族、宗教、同鄉等觀念濃厚,在海外他鄉奮鬥,為求生存發展,自然結合成各種聯誼互助團體,為統整日本各區之地區性僑民團體,各地區之僑民團體推派代表組成日本中華聯合總會,為全日本僑社之代表。另在東京、大阪等都會區,僑胞為追求精神及心靈上之安定與依靠,成立有國際基督教會、佛光會及慈濟功德會等宗教團體,該等團體除傳道外,並對國人提供生活諮詢服務。
五、僑教組織:
日本地區共有東京中華學校、橫濱中華學院、大阪中華學校等3所正規僑校。用注音符號及正體字教學,教材以國內出版商或僑務委員會出版之教科書為主,日本文部科學省核准之教材為輔。
六、僑商組織:
臺灣因與日本地緣關係,以及曾受日本統治影響,戰前從事臺日貿易之臺商即不在少數。戰後,因我國係戰勝國,在日國人獲有特殊地位,1950年政府輔導旅日華商(包括臺商)成立「日本華商輸出入商業同業公會」,1968年定名為「日本華商總會」。1978年旅日臺商為聯絡旅日鄉親情誼並相互支援財務,另成立「在日臺灣商工會議所」(現已更名為東京臺灣商會【日文名:東京臺灣商工會議所】)。此二僑團對臺商在日發展卓有貢獻,惟隨著商業型態之改變以及貿易資訊之公開迅捷化,關西、福岡及琉球等地紛紛組成臺商組織,為統整日本地區臺商會爰於2013年4月間成立日本臺灣商會聯合總會,以凝聚旅日臺商力量,而「在日臺灣商工會議所」因應日本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成立於2013年4月更名為東京臺灣商會。